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活动

天一阁书院•国学堂讲座:大话“心猿”——孙悟空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1-03-29 浏览次数: 作者:天一阁月湖

  孙悟空是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意蕴,无论是其源流还是寓意,都值得做一番探讨。3月27日下午,天一阁书院·国学堂邀请了浙江万里学院科研部部长余丹教授在状元厅为广大听众讲述了孙悟空的前世今生。讲座中,余丹教授从前世的形象溯源、今生的形象魅力和内涵的哲理意蕴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于“心猿”的形象渊源,可以从国产说、进口说、混血说来解释。孙悟空的形象根植于传统文化,唐代李公佐的《古岳渎经》中有这样的描述: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在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本中都有关于“心猿”形象的描述。然而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写到: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在印度最古的记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哈奴曼是风神之子,猴王手下大将,长生不死,力大无穷,可以腾飞,面容和身体可以随意变化,手持虎头金棒,斩妖除魔,匡扶正义,曾火烧楞伽城、大闹无忧园。
  余丹教授从人性光彩、自由精神、英雄气质讲述了“心猿”的形象魅力。孙悟空是物性、神性和人性的统一,他有猴的外表和习性、神的能力和归宿、人的感情和弱点。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不伏阎王老子,不伏玉皇大帝,不伏如来佛祖,体现了孙悟空的自由精神。他在西天取经途中坚定不移的信念、英勇无畏的精神、聪明乐观的性格体现了英雄气质。
  在“心猿”的形象意蕴中,“心猿”与心学有何关联呢?最后,余丹教授引用了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一段话:《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