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之香——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作为天一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天一阁发展的历史为线索,全面展示天一阁445年的风雨历程,揭示藏书家藏书精神和文化传承。通过对空间关系的梳理,将单体建筑与整体环境相结合,利用不同时期建筑的风格和历史背景,分阶段表现陈列内容。陈列以范氏余屋的集中展示与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千晋斋、宝书楼等多点分散展示相结合,丰富的文物古迹被有机串联起来,使参观者移步观物,置身历史,在典雅的环境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一次“走在文物上参观文物”的旅程。
范氏余屋是个独立的院落,这里浓缩了完整的天一阁通史陈列,参观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天一阁从创建至今发展的整个脉络,直观地看到重要文物和图文介绍。在经过精心打理的小院子里,摆放了一组范氏族人曝书查蠹的场景塑像,生动形象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范氏藏书的管理制度,也烘托了陈列主题,营造了书香氛围,给参观者在休憩的同时带来互动的乐趣和知识的补充。
在范氏故居,设计了一组范钦晚年给两房儿子分家产的场景:他拿出一万两白银与天一阁及藏书,供两房选择,大儿子范大冲接受了一楼藏书,二房则接受了万两白银。生动地诠释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严格家规。而它的对面,则是书房场景陈列,昏暗的灯光中,我们可以想象,在这里,范钦早年刻苦读书,二十六岁即成进士。中岁宦游四方。晚年又回到这里读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私藏到公藏,天一阁已经成为大家共有的文化遗产。现在它的藏书又是如何保存的呢?这也是许多参观者好奇和关心的。在北书库,游客可以看到古籍库房的实景展示和古籍修复真人演示:透过玻璃,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书柜,领会什么是“典籍浩如烟海”。在北书库,游客还能实地考察文物的保存环境,了解古籍保护、管理、研究、修复的一系列过程,从而让观众对藏书文化有一个切身体会。库房本身既具有藏书功能,又是一个大展柜,可谓实用性与展示性相结合。
445岁的天一阁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严格的管理制度保护了这座藏书楼,也阻挡了许多向往的脚步。今天,文物保护依然放在首要位置,不过,借助现代科技,“虚拟登楼”将帮助参观者轻松一探书楼究竟。北书库旁边,专辟有一间虚拟登楼处,采用数字化的虚拟技术,把宝书楼二楼实地场景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游客可以通过方向杆加以操控,在虚拟的场景中进行360度全方位漫游,可以从各个方位自由观看,也可以详细考察某个虚拟室内空间,通过虚拟漫游获得相关的信息。游客还可以观看采用高科技三维虚拟技术制作的影片,它以天一阁宝书楼为核心,介绍天一阁的背景、历史,并对所藏之典籍进行了介绍,让人们在神秘书香氛围间,领略天一阁的文化传奇。
从虚拟登楼处出来,穿过长长的防火通道,“天一阁”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藏书楼终于展现于参观者眼前。在了解了它的沧桑历程、体会了主人创业之苦心孤诣和子孙守护之艰苦卓绝、欣慰于现代保护技术的卓有成效之后,再见到这座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不禁让人更加感叹这一中华文化之奇迹。在数以千计的藏书楼中,为什么只有天一阁穿越了四百余年的风雨侵袭,依旧岿立于天地之间?在感性认识、理性思考之后,答案已了然于心。
东明草堂,原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后为会客厅。因此这里还原了明代中堂客厅的样式,展示明代中后期士大夫会客场景;
尊经阁,原在宁波府学内,主要存放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之类,系清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民国年间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这里着重展现天一阁由私藏向公藏转变的一段历史;
千晋斋,系民国建筑,目前此处主要展示近代著名学者马廉先生捐赠的千余晋砖,并其他诸多捐赠者事迹。当年马廉先生的捐赠,开启民间向天一阁捐赠之先河,此屋也正是为保存捐赠的晋砖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