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韦力开始寻访全国各地的藏书楼,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书楼觅踪》《古书收藏》《古籍善本》等著作,他请了人气作家安妮宝贝与他合写《古书之美》,整本书不仅写了他收藏的理念,还像写明星一样把他的生活状态也展示给大众。很多人就是在看了《古书之美》这本书才了解了古书收藏这回事。11月5日,著名藏书家韦力老师亲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带着他的新作《觅诗记》,和广大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了他的寻访诗迹之旅。韦力老师浸淫古书三十年,私家藏书当世无两。留心古书版本、递藏掌故之外,致力于中国古代藏书家遗迹的考察与研究,收藏古籍逾十万册,四部齐备,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拥有藏书楼“芷兰斋”。凭个人之力,著有《古书之爱》《古书收藏》《芷兰斋书跋集》《琼琚集》《硃痕探骊》《鲁迅藏书志》《得书记》《失书记》《觅宗记》等。
为了写新书《觅诗记》,韦力老师常常孤身一人深入交通不便,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墓。寻访历史遗迹使韦力得以跨越时空与古人交流,让他意识到历史的演变并非简单的一个点所构成,因此他把寻访视为对历代贤人的致敬,这种致敬代表了对民族文化的肯定。
在寻访过程中,韦力深刻地体察到历史遗迹的保护问题仍有待解决。多年的寻访之旅,也是缺憾之旅、失落之旅。很多重要文化名人的遗迹早已不知所踪。“像《觅诗记》的诗人之旅,‘建安三曹’就找到了曹操、曹植的遗迹,和曹丕相关的始终就没有找到。”他走遍大江南北所有古书中曾有记载的书楼,结果却让他备感失落,大约一半的书楼荡然无存,剩下的也境况堪忧。像乾嘉时期最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书楼被划在苏州丝绸厂内,吴兴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密韵楼变成了发廊,还有许多书楼都成了机关办公场所。当然,他无力阻止整个社会的变革,只是希望在这些古迹消失前能找到它,用笔和相机记录曾经的历史真相。《觅诗记》附了一张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119位历代诗人的故里、墓园、祠堂、遗迹。这些都是韦力多年勘访之地,行程遍及14个省、1个直辖市。他说,尽管很多诗人的遗迹没有寻访到,但这本书却是自己一个人眼中的诗史。
中国的诗赋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有着特别清晰的流变主线,显现出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有着何等的生命力。韦力老师的《觅诗记》以《诗经》一书的采集和编纂者作为专题寻访的第一人。对诗人遗迹的勘访,以时代为序,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而同一个时代的诗人则以生年为序,凡是无法确定生卒年的诗人,则将其排在该代的后面。《觅诗记》的出版,令中华伟大的诗歌传统,不再仅仅停留于纸上墨香,而是可以走访、可以触碰、可以抚今追昔的实实在在的感怀之物。
讲座结束后的签售环节中,很多读者排起了长队,更有一对父子拉了满满一个行李箱的书请韦力老师签名。通过韦力老师对《觅诗记》的解读和分享,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更为辽阔更为浪漫的,富有古典情怀的诗的世界。
韦力老师的讲座吸引了广大听众,状元厅座无虚席
韦力老师谈《觅诗记》
听众提问环节
读者排队等候签名
韦力老师亲切地和读者交流
韦力老师为天一阁留言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