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雕塑,大家一定不陌生,但“纸上雕塑”却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古籍如何呈现具有当代艺术感的雕塑?一位当代青年艺术家,如何从生活和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转换为自身创作的动力?他在艺术探索过程中又是如何由“向外寻”转为“向内求”?如何在现代艺术的生命情调与传统心性的修持共生中发掘出自身艺术生长的源泉?
5月2日下午,天一阁博物院特别邀请“楮·藏——王小椿纸上雕塑作品展”的艺术家本人王小椿先生,为大家带来讲座《心与艺术——从“楮·藏”纸上雕塑作品展说起》,分享其从事艺术创作以及进行纸上雕塑创作的心路历程。
王小椿,独立艺术家,曾先后履职平面设计师、高校艺术系教师、多部影视剧美术指导等。近十年来专注于寻求中华传统文化根性主题的艺术创作,其创作涵盖国画、雕塑、水墨、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
王小椿从“楮”与“藏”讲起,“楮”即作品材料,“藏”则是作品形式。王小椿聊到早年从事影视剧的美术指导工作时,在浙江仙居突遇暴雨的经历,第一次游览龙门石窟亲眼见到“东方的蒙娜丽莎”的感受,以及在法国卢浮宫参观后的感悟。
王小椿凭借自己的巧思和创作技法,以香为笔、以火为墨、以烛为砚,将摩崖石刻、人物造像、佛造像藏于线装书中,让泛着素雅光洁的纸张上浮现出立体有形的像,为传统的线装书赋予新生命。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将人类的思维活动物态化,使无形的精神得以赋形。当我们翻开书页的刹那,无疑也是在阅读者的脑海中激活起新的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过程,从无到有,万象倏起。王小椿的纸上雕塑作品的创作灵感正是基于此。
讲座尾声王小椿从纸上雕塑创作聊到了他在中国画学习和创作中的体悟,详细介绍了《江夜访友图》《清瑞图》等作品。王小椿说中国文化的伟大在于激发人的自省性,创作过程是自省的过程,通过作品的完善从而达到性格的完善。
独具匠心的人物造像在一册册泛黄的线装书中浮现,笔精墨妙的山水画颇具气韵,无论是富有创新性火烛,还是传统的笔墨,王小椿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具有当代特殊向度的创作思路个案。